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吉林大学王牌专业好不好?国家一流,专造“大国重器”

“航天事业是举国体制,凸显的是国家力量。”作为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高校不断攻关科研难题,打造了一大批“国之重器”。9月底,由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牵头研制的“吉林大学一号”卫星历经8年攻关,形成“高时效非沿轨一次过境曲线成像”、“新型计算高几何高光谱成像”两项核心技术,在国际上填补了星载计算高光谱高时效成像技术领域空白,被认为是吉林大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标志性成果。”自成立以来,吉大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陆续通过一系列“硬核”装备的研制,不断推动我国航天技术迈向新的高度。以曾孝箴教授团队为先驱,该学院先后研制我国第一台航空核子旋进式磁力仪、第一台光泵磁力仪、第一套航空综合测站、国际一流的地下磁共振成像仪等装备,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奖励6项,省部级奖励20多项。通过相关领域的科研攻关,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在对已有理论的反复验证中不断发掘新的知识体系,最终作用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建成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两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为我国航天人才的高质量培养打下基础。而在教育部提出推进“新工科”建设后,该学院获批设立智能感知工程专业,通过AI、数据科学、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学科知识的高度交叉融合,以“智能”的力量为中国航天持续赋能。而作为应用于航天这一综合性工程领域的专业,无论在理论教学还是实践能力培养上都不能搞“一科独大”,真正的航天人才应是熟悉多学科知识的“全才”。经数十年的发展,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拥有一支集仪器、电气、光学、机械、地球物理等多学科交叉的师资队伍。以院士、教育部重大人才项目特聘教授、教育部跨世纪人才、优青等高层次人才为代表,建有仪器专业主干课程与创新实践教学团队、核磁共振找水仪的研制与开发团队、电磁探测仪器及技术应用团队等涉及不同学科领域的团队,在教学与科研上取得多项突出成果。同时,该学院也不断完善本科生的科研与实习环境,现已建成吉林省仪器电气实验教学中心、电子技术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等一批现代化教学平台,与中国一汽、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吉林市渤海湾变电站等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单位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以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技能相互支持、补充,培养信息传感、测量控制、仪器系统等方面能力突出的复合型卓越人才,更好地适应我国航天事业的需要。据悉,在该学院历年培养的本科毕业生中,约50%到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等著名高校或科研院所攻读研究生;约有30%的毕业生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电气工程、科研单位等部门工作。本科生整体就业率近100%,社会对毕业生满意率超过95%。业内统计显示,国内已注册并有效经营的商业航天企业数量超过400家,除了通信、导航、遥感等传统应用场景,太空旅行、太空采矿、深空探索等新兴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探索中。这表明航天产业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峰,正是“入场”的好时机,因此,推荐同学们重点关注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到: